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6790|回复: 14

今日立夏!夏天开始了,养心可以吃酸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5 19: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广东
                                                
1c655831d7aab265e53f0f2d0486dc9e.jpg

2016年5月5日,农历三月廿九,太阳到达黄经45°,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这意味着,孟夏时节开始了。

2a8e2be7480ce59e0f7f9f2edb01e663.jpg

d1632e2257a64fa3204ef4a1157f4c10.jpg

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谚语有云:“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可见立夏时节也是雨水多多。
5日白天,广东中西部多云有雷阵雨局部大雨,其余市县多云有分散阵雨;夜间,韶关、清远、珠三角西部、粤西的北部多云有中到大雷雨局部暴雨,其余地区多云有雷阵雨局部大雨。
广州:5日,多云间阴天,午后有雷阵雨,气温介于24℃到29℃之间,相对湿度介于72%~99%之间,吹轻微至和缓的东南风。

5fe52591107edd13393d4cdd4681238b.jpg


b0d5f3105dd961dd6fa9e65e1b2488b6.jpg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87e2a4e2b98db0a1d1c513bf564401e3.jpg


5ea6b8b7a127842917576edc42811d47.jpg

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是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5ac45072849e09f99e08871bdba3c1c5.jpg

一候,蝼蝈鸣。蝼蝈在田间的鸣叫。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

73a2cc320560b55ac1f6554e7edf355e.jpg

二候,蚯蚓出。大地上可看到蚯蚓掘土。蚯蚓即地龙也,《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01a17f5fda71cf85fc84293ce7e56386.jpg

三候,王瓜生。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9fbd105208676daf280d5a4bd69bdab3.jpg

立夏的雨水比“谷雨”更多。立夏时节,天气渐热,植物繁盛,人们皮肤腠理易于开泄,大量排汗易造成人体阳气不足。
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研究室副主任医师张蕾介绍,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心对应“夏”,所以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
立夏时节的饮食宜增酸减苦,如乌梅、山楂、木瓜、五味子均具有收敛、固涩的特性,可以用来治疗泄泻、虚汗等病症。同时饮食宜清淡、多补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证胃肠功能正常,抵御暑热侵袭,避免由于多吃油腻,或易上火的食物,造成身体内、外皆热,出现上火的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
下面介绍几款“养心”菜肴给大家:
莲子猪肚

1922944455175fc8e954bb32c735de5b.jpg

功效:清心健脾,益气补虚。
材料:猪肚子1个,莲子肉50克,香油、精盐、生姜、葱、蒜各适量。(2-3人量)
做法:先将猪肚子洗干净,莲子(去心)用水泡发,然后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将猪肚放入锅内,加清水炖熟透;后捞出晾凉,将猪肚切成均匀细丝,同莲子放入盘中,将香油、精盐、葱、蒜调料与猪肚丝拌匀即成。
西洋参煲水鸭汤

e64582499f82726fff5452d4c8a5a712.jpg

功效:益气生津,宁心养血除烦。于暑热天气,自我感觉疲劳乏力,汗出过多,口干口渴,精神不足甚为适宜。
材料:西洋参20克,水鸭肉250克,桂圆肉12克。(2-3人量)
做法:每次制作时,先将西洋参洗净,用刀切成薄片(或打碎成幼粒),备用。水鸭,去除毛及内脏、头、颈及脚,用清水洗净血污,然后用刀砍成粗件备用。桂圆肉去除杂质、并用清水略洗净。以上汤料准备就绪后,同放进汤煲内,加入适量清水,用中火到慢火煲汤,煲一小时三十钟左右,加食盐调味,待温饮汤,食鸭肉及桂圆肉。
红豆养心糖水


d931d4334849cd2b5ad3022e3ceb3acb.jpg

功效:补益气血,养心安神。
材料:红豆500克,百合20g、鲜山药片50克、小枣20枚、莲子30克、龙眼肉50克、人参果20克。(2-3人量)
做法:将红豆煮烂打成浆,倒入锅里,加入百合、鲜山药片、小枣、莲子、龙眼肉、人参果,小火煮20分钟后盛出。吃时放入一些蜂蜜和桂花,桂花趁着热气有扑鼻的香气。

cb2c9ec936dc6eb804fb2d78910ed5e1.jpg

吃立夏蛋

a6f6ab91b0408d4b24d055ad0ca47cf0.jpg

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茶叶蛋”。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补种秧苗

7a69e5ea8ce8912d0cbdaf80dba5b848.jpg

广东谚语中有一句“过咗立夏,插唔插都罢”,是农民根据节气种稻穗的心得。齐步云介绍道,广东地区清明雨水多,农民种下的秧苗或有烂根,因此,广东农民会赶在清明后、立夏前补种秧苗。
立夏“称人”

abf4c06bd59010d698d97d7e3b76c091.jpg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称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称人。
民间相传诸葛亮与孟获和刘阿斗的故事有关。据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吒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
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嘱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斗,每次去则都要称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称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
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称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称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来源:南方+客户端文:南方+记者 严慧芳 杨小妍  通讯员 宋莉萍编辑:杨小妍 ZAD校对:陈大钻



发表于 2016-5-5 23: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日本
我只是路过,不发表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6 02: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广州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6 09: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日本
小白一个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6 15: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印度
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6 16: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北京
鼎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6 17: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台湾
看起来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6 21: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上海
没看完~~~~~~ 先顶,好同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7 03: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日本
好好 学习了 确实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7 06: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北京
LZ是天才,坚定完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地图|luhewang ( 粤ICP备14021969号-1|粤公网备案:44152302000007

GMT+8, 2025-2-2 18:57 , Processed in 0.25159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