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6882|回复: 2

【山歌偶遇吉他让张剑锋和邹锦龙看到了客语音乐的曙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6 22: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广东惠州
    【山歌偶遇吉他让张剑锋和邹锦龙看到了客语音乐的曙光】
                                         
客家山歌,秉承《诗经》“十五国风”的修辞手法,保留中原生活痕迹,源于中原民歌,因战乱随中原人士南迁,又与各地少数民族歌曲兼容并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韵味。自古有云:“客家山歌自口出”,客家先民,就这样在山野间的广袤天地之下,在辛苦的劳作之中,随性而歌,即保留着中原文化的古韵之美,又蕴含着客家先民淳朴乐观的精神面貌。可以说,客家山歌,就是一块记载客家历史的活化石。
而今,客家山歌走到了一个或者变革,或者没落的边缘。世界的大融合,把各种音乐类型带到了我们身边,并借由现代乐器和音响的强大功效、现代网络等传播手段,在城市间快速的传播着。而客家山歌,作为一种在山间回荡的自然音律,以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很难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它们更多的只是在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展示,却无法真正进入年轻一代的生活之中,随着老一辈的歌者逐渐离开,谁将接过传承和创新的火把?
传统文脉的延续,客家文化的传承,需要年轻一代的参与。而张剑锋、邹锦龙正是这样两位热爱客家文化的年轻人。
nEO_IMG_001.jpg
张剑锋,当代青年艺术家、雕塑家、高级环境艺术师、自由撰稿人。出生于广东省陆河县,客家人士,一直致力于弘扬客家文化。他自幼在父亲的教诲下,深得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亚洲最高城市雕塑【舞动的旋律】的创作者。客语摇滚第一人邹锦龙,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客家人士。音乐已融入了他的生命之中,而用音乐去创作并描绘客家人的生活,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至今已创作了大量的客语音乐作品,成名作品《涯系客家人》在2013年发行MV,一夜之间通过网络传遍海内外的客家族群。
2014年,因缘际会之下,两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在如何弘扬客家文化这条道路上一直孤独求索的张剑锋,从此看到了传承客家文化的希望——音乐作为一种无国界的语言,将成为客家文化传承的最好载体,而客家山歌的保护、改革和创新又成为传承路上的重中之重。
思想上的认同,艺术上的造诣,使他们之间的合作激起了无数火花。共同创作完成的客家语歌曲《大客家》,气势磅礴,悠扬深远,讲述着客家人的历史变迁和开创精神,仿佛把客家大迁徙的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画面在人们脑海里徐徐展开。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客家文化,寻找创作素材,2015年6月20日,端午节假期,张剑锋和邹锦龙再次相约同行,循着客家先祖的迁徙路线,来到了福建永定县。并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之下,认识了土楼艺术团陈盛权团长和张冬梅老师(客家山歌传承人之一)及李桂芳老师(客家山歌传承者,多次获奖,并把客家山歌唱上了中央电视台)
nEO_IMG_002.jpg
遇见的美丽,在于素不相识的人们,却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中找到了共鸣,音乐成为他们三个人之间交流的纽带。在交流的过程中,李桂芳老师将所有的语言和情感,都融入在客家山歌婉转悠扬的音律之中,边说边唱。当邹锦龙尝试着拿起吉他为李老师即兴伴奏,仿佛忽然之间敲开了紧闭的大门,客家山歌第一次邂逅西洋乐器,不再是山间孤独的表达,而成为可以与现代乐器结合的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
nEO_IMG_003.jpg
看到不同音乐模式相互结合碰撞出的火花,三个人都兴奋起来。
对于李桂芳老师来说,这是第一次有乐器为她现场伴奏,对于邹锦龙来说,和山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使他看到了客语音乐的无限空间。而对于张剑锋来说,在传承客家文化这条路上,他看到了创新和发展的可能。
对于张剑锋而言,传统文化的绵延,并不仅仅是言传身教的继承和一成不变的复制。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感受也在不断改变。就好比古代人们以油灯照明,而今我们不可能因为继承传统而放弃电灯的使用。
客家山歌,源于古代客家先祖在田野山间劳作时的即兴表达,并口耳相传的流传下来。整首歌没有明显的段落划分,没有专门的配乐,而今,各种西洋乐器在年轻一代中非常的流行,因此,我们的客家山歌,也具备了这样的创新条件。
nEO_IMG_004.jpg
张剑锋认为客家山歌的传承和传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传承是对内的,是要把老祖先传统的文字、歌词、韵律、唱腔原汁原味的东西完整的保留下来,并一代一代传下去;2,传播是对外的,就必须创新,融入现代元素,让更多客家人、非客家人和新时代的年轻人接受并喜欢它。
客家话是中国最传统的古汉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客语最独特的一点,是联结了大陆各省,乃至全球各华人地区的客家人的民系认同。而在中国,客语的流行程度却不如粤语和闽南语。究其原因,在于粤语和闽南语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流行歌曲,并通过现代的传播方式,通过人们的传唱而为更多人所熟知。而客语山歌,仍局限于口耳传唱,其独特的发音韵律、传统的表达方式,使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人很难去掌握它们。而他们,正致力于创作出更多具有现代音乐特质的客语音乐。
展望未来,期待通过他们的点滴努力,为客语歌曲的流行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让客家文化,客家精神,客家语言,通过音乐这种媒介,传播到千家万户,不断绵延,永远流传下去。
  符颖萍/文、图
 楼主| 发表于 2015-6-28 13:28: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广东
非常优秀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地图|luhewang ( 粤ICP备14021969号-1|粤公网备案:44152302000007

GMT+8, 2025-2-2 18:41 , Processed in 0.18158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