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9865|回复: 2

《中国廖氏通史》征求意见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5 20: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广东深圳
  编纂《中国廖氏通史》之我见  汶川三江地震灾区廖氏宗亲过上了幸福生活
《中国廖氏通史》征求意见稿  2011-05-03 00:56:49|  分类: 廖氏通史 |  标签: |字号大

小 订阅
发件人:廖国柱保存到地址簿拒收
收件人:安徽淮南廖氏宗谱编修委员会, 高明廖氏兄弟廖腾光, 湖南省隆回县大水田乡廖景福, 湖南益阳万凝祖支下廖平阳, 廖炳坤, 廖伯文, 廖成志, 廖创洪, 廖飞越(四川营山), 廖光东, 廖惠南, 廖继爱(湖南), 廖家声, 廖健(玉林), 廖建军(湖南衡山), 廖建铭, 廖俊生, 廖烈东, 廖名龙(成都), 廖清涛, 廖情, 廖庆英, 廖球宝, 廖取兴, 廖荣纳保存所有收件人
时 间:2011年5月1日 12:14:59
附 件:    二期简报征求意见稿.doc(72.9K);    共1个附件,




尊敬的家先生:



昨晚发去的“辈典”征求意见稿及一篇“各宗源流范文”,现再发去《广西资源县廖氏》一文,供参考。《广西资源县廖氏》和《湖南省隆回县大水田乡廖氏》两篇宗支源流文稿,在撰写形势上各有特点,有一定参考价值。各地在撰写宗支源流文稿时,应根据本宗支的实际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追溯上代先祖源流及迁徙足迹时,弄清楚到哪里就从那里写起,弄不清楚的不要生搬硬套。



祝幸福安康!



编写组  2011年5月1日

  

(各宗源流范文)

广西资源县廖氏

    资源,据上世纪80年代因建小学被毁的“合浦街湖南会馆”的石刻门联记载,是“支源”二字演变而来。另一说则是珠江上游的柳江(含浔江)的支流源头和洞庭湖资水上游夫夷水(名资江)的支流源头的合称。从地理位置上讲“资源”其实是桂北另一条源出华南最高峰猫儿山北的中峰、延东两乡,经资源县城和梅溪乡下新宁县过邵阳入柘溪水库进资水归洞庭湖的支流和南经资源县的车田、两水、河口(原名车田、浔源)下龙胜入三江过柳州进梧州归珠江的支流的源头。因而也是长江、珠江的另一分水岭。资源县地处湘桂边境,四周与新宁、城步、全州、兴安、龙胜等区内外县毗邻。县内有五排河、资江漂流、八角寨(含仰天螺丹霞地貌)、宝鼎瀑布、神仙寨、风帆石、浪田神像饮水和一线天、车田湾温泉等旅游胜地。也是中国工农红军湘江战役后翻越城岭路经的第一个县域。资源县原为全州、兴安两县辖,1935年11月设县制,现辖六乡一镇。县内共有五支廖氏居住繁衍。

    人口较多的一支是以廖永贤、廖永达二公自清乾隆丁未年间携家眷分别由湘益阳、安化两县迁资源县的浔源(现为两水、河口)乡社水村下鸡蹄组和葱坪村的榨石坪组的后裔。现已传至9代和10代,共计有218人。分别居在社水、葱坪、猴背三个行政村。据历代口传和墓碑文记载两支均为廖刚第 12世孙廖城景之五子廖万宁的裔孙(廖永贤,原居益阳县杉源,廖永达原住安化县蓝田石马山)。均尊廖爽为鼻祖。二公后裔现有中专毕业生2人,大专毕业生3人,本科毕业生3人,硕士毕业生2人(其中正科级2人,副科级1人,主治医师1人)。

    人口处于第二位的是廖刚第12世孙廖城景之三子廖万仪之孙廖梦文五子廖璋孙26世孙廖可岱,于清乾隆年间自湘新化县官庄桥土坪会同兄弟廖可馨等迁资源县五排的车田、浔源两乡定居后的裔孙。现已传至8代,共有75人。其中中专毕业生2人,本科毕业生1人。均合居在延东乡(现为资源镇)的同禾村牛塘岭组。

    廖城景之曾祖父廖淇惠(名廖庸,字明甫),是宋末元初随大将军孟琪从江西省泰和县儒街乡转战至湖南长沙(原为星沙或潭州)后,定居湘地的。

    人口处于第三位的是,明永乐七年,自江西省抚州府乐安县箍田廖家村,迁湘邵阳市(原为宝庆府)安平一都桎木山的廖茂清长子,廖崇极孙廖国义,于明宏治年间转迁湘乡县三十四都定居。繁衍到廖惠卿(字邦应,号联芳即茂清公第14世孙),于民国初,自湘乡县二十八都迁资源县梅溪乡梅溪街(后又迁瓜里乡瓜里村瓜里街)的后裔。以及从湘乡县同来的惠卿侄子廖定辉子孙。现已传至第四代,人口60人,其中中专毕业生2人,大专毕业生10人(行政正科级3人)。惠卿公及其妻邹氏(享年93岁),于上世纪80年代,已回葬湘乡县二十八都坝塘冲叉子坳。

    第四支是民国末年从湘南省祁阳县迁住资源县两水乡社水村红包蚯(田子冲)组的廖桂城(2004年11月病故,享年84岁),现有女儿廖忠玉及廖忠娥女婿及孙女 5人。

    以上四支廖氏,均隶“世彩堂”。

第五支是1954年从中共灵川县委机关调资源县党政机关工作的,祖住兴安县榕江镇廖家村原籍为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石板门乡廖家村的廖山月(字孝继,号老大)一家。共计3人,其中中专毕业生1人。



祖  训

始祖叔安功勋,封侯得姓至今;溯源敬宗遵祖,自古开来应循。

伦理道德谨记,岂敢颠倒失伦;追求生平抱负,造福一方情深。

惹事生非言音,不听不传辩分:相互倾轧羞侮,祸起嚣张伤人。

兄弟团结商讨,难事也能均匀;妯娌和睦相处,家道福贵称心。

护短骄惯盲文,终害子孙自身;养而不教禽兽,儿女不孝狼群。

子女孝顺父母,名扬四海佳闻;人穷不能穷志,成功席上嘉宾。

少杯忍气撇焚,切忌奢侈不珍;勤劳耕种仓满,好逸恶劳穷贫。

苦读才有捷径,有书不读愚民;品行正端师范,嫖赌吸毒祸根。

得饶人且饶人,落难易求施恩;与人为善海阔,横行霸道不仁。

暗中放箭不义,公平竞争尚人;安分身心无辱,欺人定遭他吞。

施暴早晚灾临,温和终益己欣;遇事三思稳妥,性情毛躁必浑。

大智若愚是好,何必自作能臣;偷抢诈勒名臭,生财有道能鑫。

枉法自掘茔坟,清廉赢得民钦;遵纪守法贤慧,福星常附家门。

寡欲精神爽快,多思血气衰沉;祸自口出古韵,病从口入医谆。

人贵自知之明,言行一致圣君;朗诵流芳祖训,荣昌世代孙们。  

(廖山月、廖广林、廖宜进、廖崚)



名人、人才录

(待补)



廖氏双百循环统一辈典

(征求意见稿,欢迎宗亲们多提意见)



永锦璋新灿,延都士富强;朝清钧克俭,端政鉴璠妆。

鸾凤欢琚善,百合好靓堂;晶泽维贵琰,瑛琇长琼湘。

晓煦洪恩冠,德杰旭玮良;春湫勋万勔,元首将荣昌。

嘉道金铭瓒,贤淑普尚瑺;宗瑶增钿晅,鼎盛焕频珖。

捷敏登天曼,珣腾壮泰航;环球珂继显,浩瀚瑀开芳。

瑾慎经伦嵌,修涞祖珺洭;谦顼璞玉满,鑫彩楚明玚。

璁慧培财现,琦韬治大邦;曙和则楷敢,怡定正安祥。

基丽淳垚瑗,本超玖建罡;福珑观传琬,瑞靛兆吉琅。

仁礼如瑰炫,弘星任地当;乾琨兹碧坦,薇子照高梁。

兴旺家国艳,渊文颂汉江;中华承典揽,世玠启辉煌。

                             (廖山月 廖广林廖宜进 廖崚)



廖氏双佰循环统一辈典逻辑对偶

(一)

永锦——延都,新灿——富强;朝清——端政,克俭——藩莊。

鸾凤——百合,巨善——亮堂;晶泽——英秀,贵琰——琼湘。

晓煦——德杰,恩冠——伟良;春秋——元首,万勔——荣昌。

嘉道——贤淑,名赞——上场;宗瑶——鼎盛,钿炬——频光。

捷敏——洵腾,天曼——太航;环球——昊瀚,技显——开芳。

(二)

谨慎——修来,伦嵌——训匡;谦虚——鑫彩,玉满——明阳。

聪慧——琦韬,才献——大邦;曙和——怡定,慨感——安祥。

基丽——本超,垚瑗——建岗;福龙——瑞殿,传琬——吉郎。

仁礼——红星,瑰炫——地当;乾坤——紫薇,碧坦——高梁。

兴旺——渊文,国艳——汉江;中华——世界,典览——辉煌。

(一)

章——士;    钧——鉴。

欢——好;    维——长。

洪(红)—(蓄)旭;    勋——将。

金——谱;    增——焕。

登——壮;    科——宇。

(二)

经——祖;    璞——楚。

培——治;    则——正。

淳——玖;    观——兆。

如——任;    兹——照。

家——颂;    承——启。

(廖崚)

编者的话

    尽管修族谱(主要含史典和字辈),是一件有人同情、少人操心、劳神破费,而不讨好的差事。但是,为了保证廖氏门中的后人能有一个统一和循环,今后不因增修而导致各自为政的班辈谱典,经多年研磨、推敲,现推出本篇《廖氏双百循环统一辈典》,供本门各位仁台参考。如果能得到共鸣,将能结束以往同代不同辈,各地不同闻,偶同多不同,一姓五八门的现象。何况,在这方面“曾”、“孙”、“孔”、“孟”姓氏,已走在我们的前面,他们的辈谱“六十花甲打转身”即60代循环或称重开甲子。普天同辈,兄弟甚多,贵为通天谱。

    大家知道,一个人的姓名(单名除外),一般是由姓氏、辈份、名字三个方面组成。由于本姓“廖”字,在字型上存在不足之处,所以编修本辈典时,遵循了辈字与本姓廖字尽量相得益彰的原则。为做到班辈用字在目的上,能成为整个姓名根基夯实和形象上的美观、端庄、勉励,就必须采用扦地生根、平落稳固的辈字编排。故在选字上,凡是与本姓廖字同型、同义、同音的字坚决不要,辈字与辈字之间同型、同义、同音的也尽量少用。

     1、二百代内的同音字只有:四对八,是最发;十五对三零,是我最繁人。

    ①百代之内声母、韵母、声调相同的同音字“傑(jie)捷”、“煦(xu)旭”、“兆(zhao)照。”、“兴(xing)星”。

    ②双百代之内声母、韵母、声调相同的同音字“锦(jin)瑾”、“新(xin)鑫”、“合(he)和”、“政(zheng)正”、“汉(h6n)瀚”、“鉴(jian)建”、“泽(ze)则”、“钿(dian)靛”、“洪(h6ng)弘”、“铭(ming)明”、“普(pu)璞”、“良(liang)梁”、“嘉(jia)家”、“晶(jing)经”、“瑶(yao)垚”。

    2、二百代内的同型字只有:九对十八,有贵实发;十一对二二,是希贝彩珥。

    ①百代之内的同型字“贵——贤”、“瑛——璞”、“珣——珂”、“玉——正”、“罡——星”、“垚——卋”、“兴——典”、“荣——宗” 、“观——现”。

    ②双百代之内的同型字”永——承”、“富——當”、“靓——靛”、“天——大”、“煦——照”、“圆——国”、“尚——高”、“琚——珺”、“瑛——琰——璞”、“显——罡——星”。

    以上78个字,因系较好的褒义词及其不可取代性而并存在《廖氏双百循环统一辈典》中外,力争辈字与辈字之间小同音、同型、无同义的字。如舍去了“厂、广、唐、庆、庭、寥、蓼、飂、缪、料等同型、同音的字,以及有关褒义字中其同(近)音字是粗俗、低级、轻蔑、下贱、贪馋、平庸、不振、糊赖、恶混、凶丧的字。例:“汈、琱、调(刁、屌、掉、吊);王(亡);泱(殃);展、崭(斩);锡、熙(牺、西);训(殉);耀(尿);兰、岚、蓝、烂(拦、谰、褴、难);义、懿、翊、熠(缢、殪);司、思、斯、四、寺、似、汜(死);莹、迎、盈、(茔)。以防误听、错写、曲义,做到了褒义、端庄、勉励之风格。

    为了后嗣好编写名字,尽管“义、懿”二字特别是“义”字是德、仁、忠、孝、礼、道、情、等字的落脚点和结果实现;也无妨“锡、耀”二字,已有廖耀湘、廖锡龙二位将军成为廖氏门中的骄傲。

    同时,不仅根据民间习俗,在二百个辈字的偏旁部首上做到了金、木、水、火、土的搭配。

    今后在取具体名字时,也应尽量多用平稳、端庄、勉励的字,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廖字本姓在字型上的不足。这是因为:“廖字三飘少根牢,给人印象不稳靠;辈名二字来加固,舍去厂广彦参蓼;端庄踏实任观评,褒义中性均中标;十全尽美当最好,从此辈典声誉高。”

    由于中国只有四千多个常用字,除了感叹、疑问和部份拟声词,贬义词外,千百代后还得重复使用有限的褒义和中性词。再说,实际生活中,由于宗族沧桑,很难做到族谱在传承上的完好无损。这样一来,如果仍然实行随要随修,也就难免不使用重复字。与其是盲目的被动重复,还不如有计划的主动循环。因此,循环辈典的产生,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如同地球总是围绕太阳而循环(尽管不全是在同一起点意义上的循环)一样,人类社会采用循环辈典,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还有,也只有循环辈谱才能最终走向统一。这是因为:随着族内人员的不断繁衍,树大开枝,人多分房,思想上各有千秋,加上受地域、交通、通信、亲近、习俗、文化等方面的局限,要是继续各自为政增修班序辈谱的话,就会很难有一个统一称呼的辈谱出观。而辈谱的不统一恰恰正是导致本是同根生的辈份的混乱,这就印证了“艄公多了打烂船”的古训。再说少生优生政策的推广,人们在高节奏生活的压力下,不能也不愿意多生孩子,总人口的减少,同姓氏如果还是各自为政修辈典,其结果是辈典繁多,兄弟则更少。所以,同一姓氏统一辈典,实行循环,今后不再增修,其实也是更好地团结,勉励本门的一大好事。

本辈典大量采用不怕水火洗劫的“王”旁意为宝石和玉的字                                                                                                                                                                                                                                (注:每首18个,共计36个。在中国“玉”代表高尚人品)。或者以同音字取代应编字。目的是为了做到型美、意切、好写。然而这并不应因字面变动而改变辈字辈句之间含义连贯。也就是说本《廖氏双佰循环统一辈典》中的班辈序字,有以音联意的,也有以意联音的,更有一字多意和一意多音的。如:锦(景璟)、璋(章张)、璨(灿)、士(仕)、钧(君均)、政(镜竟)、璠(藩繁)、妆(庄乡)、凤(奉)、琚(巨踞居)、善(鄯)、靓(亮)、晶(精)、维(唯)、琰(衍演)、瑛(英樱)、琇(秀绣)、琼(南海沧洋)、湘(泱江)、晓(小孝)、煦(姁)、洪(红宏)、冠(瓘灌)、德(得)、杰(洁)、旭(蓄)、玮(伟炜)、春湫(千秋)、勔(面勉)、荣(瑢)、昌(瑁)、金(京珍)、铭(名)、瓒(赞)贤(娴)、淑(叔姝)、普(谱溥)、尚(上向)、瑺(场、常)宗(钟)、瑶 (遥)、晅(炬绚璇)、频(平)、珖(光)、天(添)、珣(洵群)、泰(太)、球(璆)、珂(科)、继(技)、浩(昊皓)、瀚(翰赣)、瑀(宇)、芳(方荒)。

经(津)、伦(论玲)、涞(崃来)、珺(训俊)、洭(匡)、谦(千)、顼(虚书)、璞(朴普)、玉(誉裕昱御)、楚(礎处矗储)、明(萌)、玚(阳扬)、璁(聪充翀)、慧(惠)、培(琣蓓)、财(才材)、现(献)、琦(奇)、楷(慨恺)、敢(感杆)、正(瑱振镇)、基(玑)、丽(莉)、淳(纯)、瑗(远)、本(炳秉)、观(官宽)、传(撰赚铨全)、琬(往)、瑞(睿)、靛(殿)、琅(郎)、泓(红弘)、礼(理义)、地(帝第)、当(珰)、琨(坤)、兹(滋 资)、薇(微巍)、子(紫)、兴(欣)、渊(瑗媛)、颂(仲)、中(忠)、承(诚成)、揽(览榄展)、玠(界)、启(玘)、辉(晖徽)、煌(璜)。

    本辈典中为什么要将“经论”写成“经伦”?本来“经典” 必然是具有教导意义的“理论”,且中国记载孔子门人言语的书也叫“论语”。但由于是用在辈典上,而编排班辈序谱的目的是要解决同姓族内,长辈与晚辈的伦理关系问题。所以,其实际含义只能是“伦”。何况“伦”字也含有“条理”的注释,自然也就包括了“理论”之内容。

    本辈典还因加入了“女”字偏旁的字,如“妆、好、安、如”四字,并聊赋诗二:(1)妆好安如,当早衔珠;相巧赞淑,章少瀚福。(2)四女定发,肆方人夸;泗棵金砂,驷季玉花。纠正了以往女性冠夫姓,无正式名字,不上族谱,男尊女卑的缺点。为继承母姓和克服同姓同名过多的问题,还主张在一个姓名中加入母姓。原则是:娶媳所生子女姓名,父姓在前母姓在后;入赘的则是母姓在前父姓在后。如:廖戴广林、廖宁宜进,廖孙子平、廖刘敬雄、向廖友英。

    因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陕甘地区,是炎黄帝的子孙,亦称龙的传人。“嘉道金铭瓒,德杰蓄玮王”;“仁礼如瑰炫,英秀长琼湘。”“谦虚璞玉满,贤淑溥上扬”;“谨慎经伦嵌,修来祖训匡”应是传人的修行传统。而“朝清”、“克俭”、“德杰”、“嘉道”、“贤淑”、“谦虚”、“仁礼”均为“芳仁”的体现。且“勋万勔、将荣昌、观傳琬、兆吉郎、科技显、宇开芳、承典览、启辉煌”,则是“芳仁”的发展趋势。我们知道汉江和陇山,作为陕甘地区的名山名水(陇还是甘肃省的别称),而汉民族又是华夏体系中的主体民族。“福珑”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就是要将中华民族的美德代代相传。

    本辈典基本上做到了字、句、节、章连贯,克服了以往字字不通意,句句意不明,节章无主题的弊端。同时还注重了历史和客观规律性以及人的本性的表现。如“朝清钧克俭”、“英秀长琼湘”、“曙和则楷杆”“本超玖建岗”。缅怀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无不例外:只有清廉勤政的政府才能克俭赢民,而英雄和优秀往往是在大风浪中锻炼出来的;时局和睦才能向荣感慨,本基强好才能稳健持久。

    我们虽然不主张借格律损意,但也不欢迎毫无平仄难读不中听的做法。因为前者可能损害文章的原意和直接表达,后者则会使人干脆不看不听。所以说局限于格律是不应该的,但让人不闻不问更是错误。为此,一是在实际编排时,为了保证意切,有时也打破格律限制,如“佰”、“本”二字。这是因为“鸾凤和鸣”“百年好合”以及基础与根本匹配。二是本双百代循环统一辈典超出了原来的四句和八句五言律诗,因而采用五言排律。并将上首上联统一为山韵的去声在前跟天韵的上声在后作仄开,上首下联以方韵的阳平在前与阴平在后为平收的韵脚;下首上联统一为天韵的去声在前跟山韵的上声在后作仄开,下首下联以方韵的阴平在前与阳平在后为平收的韵脚(注:这里的“山”代表地,“方”代表人间,而人只能在天地间运动)。从而做到了前后二首的上下仄仄句山与天、去声与上声搭配,平平句阳平与阴平搭配。实现了珠落玉盘,流转自如,敲金戛玉,和谐优美,抑扬顿挫,琳琅上口。使声律富有音乐性,以便读记。   

    编撰本《廖氏双百循环统一辈典》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可能有欠于各系原先的班辈序字。唯一能值得骄傲的就只有从统一性上,看到了一点进步性。所以,诚恳地欢迎各位仁台从主题构思、节章划分、段落标点、遣词造句、语法修辞、平仄韵脚、内涵外延、字里行间、形式内容、逻辑缜密、历史客观等方面帮助我们检讨。以便更好地使我们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才为我用,推陈出新。

    如本“辈典”能获族人认可,敬请各位仁兄贤弟,不管你今后为子女取何名,建议都应有一个班序辈份名作为正名。这实际上是“辈典”中“谨慎经伦嵌”的基本要求。至于如何步入本《廖氏双百循环统一辈典》?提议:一是选定一个正好与本族系原有辈谱中的相同的辈字入门,以后就一律按本《廖氏双百循环统一辈典》下推定班辈,走向统一;二是可以采取原先的不管,凡是新生的子女,一律按本《廖氏双佰循环统一辈典》第一个“永”字开始往下编排名字,达到统一;三是为做到遵重历史和实事求是,对于各派系中原有《族谱》在世代人物辈分上交待得比较完整清楚的,可以采取自叔安公以来逐世逐代地套上《廖氏双佰循环统一辈典》,依次下推定辈分,走向统一。例如以“永”字为第一世代即“廖永安”字叔安;以“锦”字为第二世代即廖明,字“锦明”;以“璋”字为第三世代即廖闺,字“璋闺”;以“普”字为第68世代即“廖普璋”,字子璋;四是廖爽第 44世,世彩堂廖刚第40世(以上均含本数)起,已于清乾隆年间使用“永”字辈。如廖万仪曾孙廖璋孙(始迁新化县)第25世孙,已有廖德举、廖永兰、廖永芳、廖永嗣(见新化《廖氏七修族谱》第三卷109页甚年公派衍天炤房进孝世系)。这时期以“德”、“永”字辈取名的事实,在时间上正好又与武威堂廖花第19世、邦田礤第8世的“德”字辈相符。不仅两堂在上述世代有“德”字辈,而且“德”字后面有“锦、永”二字辈(见潮州廖令焕主编的《廖氏族谱探索》 154、202页中的《源流篇》和《世系篇》)。所以,不仅世彩堂的可以循此步入《廖氏双百循环统一辈典》,走向统一;而且武威堂的也可以将“德”字更换成“永”字,并由此步入《廖氏双百循环统一辈典》,走向统一。词咏:“锦永颠倒得(德)转换,德(得)改永辈后锦章”。

    由于廖氏各派系,已不复有一个切澈的世代辈份记载。到底自叔安公以后,已有多少辈代,谁也难说清楚。所以特建议有条件的派系都应收集建立好本系的家史及名人录,把《廖氏双百循环统一辈典》产生前的已逝世先人们的基本情况记入其中,按世代划分好辈份,并排印在前面,供子孙后人供奉、缅怀和勉励。所谓“世代”,就是假设廖氏以叔安公为第一世代即第一世,其儿子为第二世,其孙为第三世(同代的记为同一世),依此类推。在这方面《邵双廖氏族谱》世褐公房系做得比较好,可以借鉴。而《廖氏双百循环统一辈典》的建立,为今后世代的划分提供了一个方便。

    总之,本循环统一辈典定下后,将是“福珑观传琬,瑞殿兆吉郎;中华承典览,世界启辉煌。”同时,也将减少了后人的一份操心和破费。更实现了小同不如大同的好(注:各自为政修辈谱时,虽有不少相同的辈字,却很少有相同的辈句)。再说“大同”、“博爱”、“仁义”乃是历史名人的倡词。

祝廖氏门中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编者:廖山月、廖宜进、廖广林、廖崚  执笔:廖崚



(各宗源流范文)



湖南省隆回县大水田乡廖氏


     源流迁徙

湖南省隆回县大水田乡廖氏属武威郡祀,尊德祯公为开基始祖。德祯公乃发祥公第三子,字英武,号以节,别号固奄,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携子万福公自武攸湛田(今洞口县醪田镇湛田村)卜迁隆回五都大水田,匠心经营,卓立开拓,繁行生息,发高、祯、斌、俊四大房,至今630余年。按大水田廖氏斑次:“德万添梅正,原仲仁思宗,彦凤吉光懋,世代振鸿名,继述承昌国,敦崇展达才,盛朝隆建立,富贵应常来”。现已排至“才”字辈,即第30世。德祯公裔除外迁外现居住在隆回县境内共约11000人(包括邵阳市郊区的500多人)。居住星散,主居地为隆回县大水田乡。大水田乡是一个四周环山,山川逶迤的谷地,距周边乡镇均在20公里以上。全乡13个自然行政村,村村有廖姓。全乡总人口约11000人,其中廖姓约8000人,占总人口的70%左右。东邻六都寨镇的西山、杨家、中心、刘家、牛尾、信立、朝阳等村,南邻西洋江乡的张公庙,西邻小沙江镇的黄湾、旺溪、小沙江等村,北邻司门前镇的仁里、竹山、杨柳、丰年等村以及邵阳市郊区的江北乡等地均有德祯公裔亲。徙居外县的德祯公下第3世的添祥公裔在新邵县酿溪有数千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廖耀湘即酿溪人。德祯公下第7世的仲祯公子孙远居宁乡县大桃源、小桃源,下第8世的仁聪公子孙远居新宁县,俊房思龙公子孙远居叙浦、辰溪、泸溪三县,下属各房还有远徙广西、贵州、四川、江西等省区者,人数无从统计。

       由德祯公起上溯其源流,且从江西人俊公说起,人俊公是宋末廖瑀字金精之孙,七岁时因乱丧失父母,由其祖母抚养成人,自幼刻苦攻读,获元翰林院侍讲学士,娶王氏,生1子,名哲士,哲士娶秦氏,生2子:昭德、昭阳。昭德娶陈氏,生1子,名长寿。长寿娶张氏,生2子:发祥、发福。发祥赞高祖人俊之绪,亦获元翰林院侍讲学士,因直谏触上,谪迁湖南永衡二州路总管,娶刘氏,生3子,即行、文、祯,于元天历庚午年(1330)从江西徙居湖南武攸湛田。其后人口逐年发展。长子德行世居湛田;次子德文由杨林徙居隆回六都野鸡田(今六都寨镇的朝阳、芙蓉、普通、廖家、石峰、飞蛾等村),三子德祯由湛田徙居隆回五都大水田。公居云雾寺又娶尹氏,生1子,名德据,徙居隆回洪仁五都大秧田(今隆回县桃洪镇紫溪村一带),这就是古称廖姓“四田”。

    人俊公宗图说

余以七岁而椿摧于寇,萱萎于掳。丁国之否而命也。奈何!虽罔极,藉祖母之呵护。而自少至壮,无不以箕裘坠焉。是惧倾于一阳之覆,念动天良,得不究吾根柢而示之万叶下乎?盖余先武威人也,后汩没无闻,家传有睥睨孙曹,灰吹煨尽。而气鼓炎炎于昭烈者,若吾祖之云化是也。及晋唐,又汩没。而宋运彰明,独有金精公一仙留题家谱,曾元来云垂一线,以及俊也。俊,何许人?水木之思,支流之虑,敢以茕独掷耶!于是从俊起作五言四句之班次于后。曰:“人哲昭长发,英雄尚后来,永言多福顕,景运自和开。”庶班次一定而世守之。下非其种者无繇插入,不昭一脉之芬芳哉!俊不得北面羲之,衙官曲宋。但驴呜犬吠,一作蚯蚓入宗图,以付子若孙焉。

大元至元十六年建子月  瑀之孙翰林院侍讲学士人俊谨题

云雾寺墓志

吾始祖发祥之茔于前元葬诸云雾寺,虽朝移姓易,而谱牒可寻。昔柳下季之陇,齐兵且禁樵苏。所谓爱其甘棠,况其子孙乎?夫儒释殊宗,同是莲开十丈;邵资合汇,所以杨荫两家。世英以占藉锦江之子孙而得展原籍始祖之茔墓。仰松楸之葱郁,致桑梓之敬恭。云雾寺之住持,范蔚宗之苗裔,其与我廖氏族姓,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乎!是则余所深幸矣。

知邵阳县事光绪癸卯恩科举人四川成都金堂县裔孙世英谨撰

优秀的文化传统

大水田自古有“黄堡大水田”之称,其由来是以其地形由白马山发脉(白马山为隆回第一高山,海拔1800米),嵯峨逶迤,蜿蜒曲折,叠数十峰至大水田落脉生五小峰,居左临河第一峰,地形庞大,回首环抱余四峰,峰顶平坦宽敞,且自古建有庵院寺观,远远望去,活像一处军事堡垒,这就是“黄堡”的得名。德祯公第14世孙光晟公,生于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曾任江西吉安知府,勤奋努力、清正廉明,后升任京内官,忠心拥戴崇祯皇帝,皇帝赐玉带、象牙筷、水晶狮子等宝物,并授晟“明廷一柱”之殊荣。当崇祯皇帝煤山上吊时,光晟公拥立其子桂王于武攸,桂王授晟监纪同纪命守黄堡,以暴杰,子弟数万计,坐制一隅,更为黄堡增添光彩。
       大水田廖氏共建有宗祠四座。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3年)13世祖吉咸公创修墨谱,当时人口不多,高、祯、斌、俊四大房各手抄一本,开创了四田家谱之先例,并与湛田、鸡田、秧田一起统一了四田班次。延至清雍正年间,历时百余年,以世易朝移,兵燹流离,谱牒散失殆尽。德祯公16世孙字郁文,号世彬,生于康熙二十年三月十三日。世彬公孝思纯笃,亟欲续修宗谱,而续修宗谱,必先建宗祠,俾祖宗有栖灵之寝,子孙有享祀之堂。于是,于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遍览山水,筹集资金,主修建了大水田廖氏宗祠——世彩彩堂。嗣后,又相继修建分祠三座即龙源彦上公裔之清穆堂、沅江湾之振全公祠、水田竹溪冲之凤梧公祠。世彩堂总建筑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四周青砖封围,牌头彩色浮雕精美,建筑工艺之精巧远近闻名。整座宗祠金碧辉煌。人物雕刻栩栩如生,尤以戏台顶上的双人四像图,一男一女,横看为两人拥抱,坚看为两人靠背,其雕刻艺术精湛超群。主堂堂顶的双龙双凤融为一体,精美绝伦。戏台底板左右前三方垂合中雕琢的十八出古戏,如鸿门宴、长板坡、双拜寿、孔明借东风、八仙过海、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镶金嵌玉,晶莹洁亮,人物举止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苏楼栏杆上雕龙画凤,精彩夺目。祖仙堂神龛下有一口回龙井,一年四季旱不干,涝不溢,被誉为五叶莲花一点珠,观赏者莫不啧啧称奇,现为县文物保护单位。祠堂所有门柱及戏台柱壁上,历代先祖名儒撰写有豪雅开阔富含哲理或带幽默勉人奋进的楹联、诗词。只是由于年长日久,宗祠墙柱受腐被毁,已无一处保存。现就少数老辈宗亲记忆和尚有文字记载的几幅对联抄录如下:

祠堂大门联:

榆社风行,人文蔚起;

花砖日步,祖武克绳。

主堂正柱联:

合汉满蒙回藏五族,悉是同胞,况承继彩堂,追溯宗支情共本;

历唐宋元明清累代,著名吴楚,冀替兴事业,更从民国蔚良才。

主堂柱对联:

看今日四海通商,五湖交涉,九州欢庆,万国来朝,国运大宏开,唤起亿万同胞,同赞共和兴汉族;

想当年二州总管,千里侯封,两代嗣臣,六龄才子,祖风仍宛在,惟冀重光作述,长绵世泽振宗枋。

会事厅柱上对联:

世事如棋,争一着让一着,挥赢输如局中满盘和气;

人情似水,清三分浊三分,引经渭于象外大海汪洋。

戏台前柱对联:

放眼乾坤大舞台,说什么成败功名,盗贼帝王都一瞬;

寄身天地小游戏,留得些悲欢痕迹,英雄儿女各千秋。

乐楼上柱对联:

鼓励后人俱上进;

乐翻新曲颂先芬。

戏台后壁打油诗:

锣鼓喧天上彩楼,男人装着女人头;

金榜题名空富贵,洞房花烛假风流。
       世彬公东修了庞家山奄堂,西修了白马山宝莲寺,现已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憾的是龙源彦上公裔之清穆堂、沅江湾之振全公祠、水田竹溪冲之凤梧公祠解放后都被拆毁。大水田廖氏宗祠解放后成了乡政府办工场地。祖仙堂苏楼,文革后被拆毁,现已修建乡政府大楼,只保留了牌头和戏楼,通过族人的努力,廖氏宗祠戏楼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大水田廖氏先祖们为开辟大水田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有“三上”、“三应”,苍木潭的钟,杨柳坪的风,石橙上,上祠堂108个石台阶,白马山顶山堂望日出,庞家山罗公父子呷仙桃等,这些古迹现已成为旅游景点。
       古代名贤辈出

据记载,德祯公先祖冲公博学能文,梁武帝以名士召;凝公仕南唐,为都昌令,廉洁自守,有解任诗云:“五斗徒劳更折腰,三年两鬓为民焦,今朝解任吟归去,还挚来时旧酒瓢。”宋时,有衡公,性警敏,六岁能文,县役催租,命咏《雨中山茶》诗,即吟诗曰:“泪多陈后愁离殿,浴出杨妃困倚栏……”。元时,有人俊公,翰林院侍讲学士,广西巡抚,孝感动天。明时,德祯公后裔道南公,嘉靖翰林院侍讲,著《楚纪行世》,举使泯藩,世称王、江、罗、廖四大史。清时,德祯公15世孙廖仁州,曾任新疆鄯善县知事,在任30年,政绩有功,皇赐“万人伞”回家。“万人伞”曾藏世彩堂总祠。

家训、堂号世代传

大水田廖姓家训是“正名分,睦宗族,重丧祭,守耕读,务勤俭,择师友,禁嫖荡,戒争纷”。据此,不少人家安了堂号以振家声,如德祯公下第20世祖名称公,住西山,堂号“功戒堂”,提出三功五戒。“三功”是“天功、地功、人功”,“五戒”是“戒酒、戒色、戒财、戒气、戒烟(烟指鸦片烟)”。认为事成要有天时地利人和,要顺乎天理,近乎人情;认为酒、色、财、气、烟是万恶之源,要力戒。公裔三大家,继承堂号,至今八九代和睦相处,个个遵纪守法,清明祭扫一直坚持集体进行,在当地传为佳话。

兴教育人振家声

大水田廖氏存“勤俭一生辉世?,耕读二字振家声”的家训指引下,近代文化教育发展较快。自三十年代以来,“读书”、之风盛行,并开始创办新学,“萃英学校”就是当时廖氏全族创立的一所有名的私立完全小学。这所学校后来改为“邵阳县私立黄堡学校”,又名“黄堡母校”。学校有学田数十亩,教学设备完善,治学严谨,就读学生远达数十里。到四十年代,该校与当时的公立“邵阳县中和乡中心学校(又名区学)”并驾齐驱。新中国建立后,国家接收为学区中心小学,现为乡中学。解放前,在为数不到两三千廖氏人的住地大水田(包括西山、上架溪、杨柳田等地),陆续办起了私立小学九所,名曰“邵阳县中和乡私立黄堡第?初级小学”,这些学校后来相继改名为“保国民学校或保国民学核分校”。这时,大水田廖氏一批批青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出来,为振兴家乡教育事业服务。解放后,族人更重视教育,培养出众多的精英人才,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报总编辑廖初江;南海舰队大队长廖晓明;厅级干部廖开元、廖小兰;处级干部廖维新、廖日新、廖孝玉、廖承日、廖彩华、廖阳生、廖昌金、廖小军;博士廖开济;硕士廖国庚、廖鹏凯、廖朝晖(女)、廖敦明、廖国期;科级干部廖国禄、廖国棋、廖碧光、廖国芳、廖昌栋、廖承协、廖国才、廖敦斌、廖晓波、廖昌移、廖建军、廖国富、廖国强、廖雨庭、廖耀中、廖昌明、廖文虎、廖长元、廖承岳、廖亦兵、廖国芳、廖小波、廖述汉、廖昌怡、廖和田、廖承桂、廖力、廖建囯、廖光华、廖文联、廖英志、廖昌运、廖昌运(小沙江人)、廖棣华、廖东成、廖小军、廖玉宾、廖玉屏等。大学教授廖国庚、廖开际、廖敦明、廖国期、廖阳、廖国超等;获全国优秀教师廖承绪;世界级水墨画家廖彩藻;获当代国学家北京华厦国粹文化研究院院士廖求宝;获全国林业先进工作者及林业种子研究工程师入中华名人大典廖昌举;高级工程师及获高级技术职称有廖贵峰、廖春光、廖敦书廖国元、廖鹿元、廖恒河、廖彩虹、廖彩藻、廖洪、廖碧如、廖春和、廖国和、廖周南、廖月轩等;获中学高级职称廖文琼、廖爱华、廖署光等;个体企业老板廖晓程、廖昌喜等;大专、本科、研究生、硕士等人才数不胜数,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青春和力量。
       大水田原名黄堡,昔有民谣:“养女莫嫁黄背山,脚踩石头两边翻,柴米油盐都打单,一个包谷当早饭。”道出了大水田旧时的贫穷落后及祖辈们生活之艰辛。

今天的大水田山清水秀,风景如画,高楼林立,交通便利,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廖氏族人以先辈为榜样,奋发图强,勤劳致富,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旧人,大水田廖氏族人继承了祖辈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美德,将以更新的姿态、更高的要求,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勇攀世界科技高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家族的兴旺发达而努力奋斗。   ( 廖子坤、廖维新、廖棣华、廖东成、廖子惠、廖寿松、廖宪民、廖石清、廖景福)

联系人:廖景福

通讯地址: 湖南省隆回县大水田乡; 电话:07398860038;15073931926      



注:

1、《中国廖氏通史》编纂委员会编写组通讯地址改在广西图书馆大院内,今后各地宗亲来信来稿请寄:南宁市新竹路6号广西图书馆5栋304室廖国柱收,邮政编码:530022;电话:13117713306;电子邮箱:nnlgz@126.com(各地宗支源流稿、名人谱传稿最好从电子邮箱发来电子文稿,便于直接编辑,这样既快捷又节省邮资)。

2、各地宗亲乐捐款请勿汇廖国柱收,请汇:

捐款账户: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汕头潮南支行司马浦营业所

户  名:廖烈洪

卡  号:6228410130265144410

电  话:0754—82201305

传  真:0754—82202305

邮  编:515149

地  址: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西市西环路8号

网  址:http://www.lsts.cc

详情请询问“通史”编委会专职副主任廖创洪宗亲,电话:13876061868;18948024188;QQ:604638194

发表于 2013-7-1 17: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Invalid
向楼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6 17: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 Invalid
珍爱生命,果断回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小黑屋|网站地图|luhewang ( 粤ICP备14021969号-1|粤公网备案:44152302000007

GMT+8, 2025-2-9 07:22 , Processed in 0.14235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