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护镇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以打造“生态旅游地 山水温泉镇”为主线,以富民兴村为核心,统筹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两翼齐振,打好“组织引领、温泉经济、多元融合、聚力聚智、文明实践”五张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打好“组织引领”牌,让基层建设更加牢固。一是选优配齐。把选优头雁、配齐群雁作为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之举来抓,实现村党组织书记、主任、经联社理事长“一肩挑”全覆盖,积极打造党群服务站31个。二是活用善作。率先推出村干部“跨村任职”模式,打破“本村人当本村官”的内循环模式,成功推荐5名年轻的大专以上学历优秀党员跨村任职支部委员,破解了部分村后备干部动力不足、老中青搭配不协调等老大难问题,实践证明,首批跨村干部走村入户高效解决了土地流转及征地拆迁遗留问题,有效避免了亲情乡俗干扰、优亲厚友等不健康现象,推动了村两委班子向好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战斗力。
三是精准培育。实行“1+2+2+6”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模式,以镇委党校为主阵地,为基层党员、农户开办农业技术培训班、电子商务等专题课程,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分层分类精细化培训,让群众增收致富的头脑思路“富”起来。
打好“温泉经济”牌,让特色资源更富价值。 上护镇深耕细作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走好走实镇域经济转型的创新发展之路,确定与深圳金雄集团合作开发全域旅游的意向,编制镇域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吸引华发集团等企业投资发展我镇乡村旅游产业,截至目前累计投资5亿元,打造品质卓著的清泉谷温泉度假村,由村民个人或个人与村集体合资的7间温泉民宿也纷纷落地,形成“1+7”温泉产业带,据不完全统计,温泉产业的经营年收入约1.4亿元,集群式的温泉经济发展战略吸引了不少企业到我镇开展调研、寻求合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迈向一个新高度,打响上护特色品牌。
打好“多元融合”牌,让文旅产业更具活力。打好“5+2”农村综合改革组合拳,盘活利用闲置资源资产,形成“泉+园+田”联动效应,壮大农文旅产业。一是通过租赁、合资、合作等方式经营,为村经济联合社孵化了岭头寿康种养专业合作社、长吉种养专业合作社、富溪茶厂等田园果园茶园农企;二是推动土地复耕。近年来,我镇践行“两山”理念,精心打造洋岭网红梯田,培育乡愁田园文化,仅2021年游客就达到20多万人次。今年三月以来,在上护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正式启动梯田撂荒土地复耕行动,此举不仅推动了近200亩闲置土地的复耕,梯田面积增加至原规模3倍,还将极大改善洋岭梯田景观,预计增产粮食10万斤,增加就业岗位100多个,刺激带动旅游收入1000多万。
三是击破上护农产品多而散的发展痛点,建设上护镇农副产品展销中心。
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坚持和发展“一村一品”农业经济,将上护镇大米、火龙果、皇帝柑等丰富多样的产品统一纳入“上护镇特色农产品”品牌。同时借助帮扶工作队力量,协助企业入驻“圳帮扶”线上商城,不断打造上护产业转型升级新样板,做到精致出品、唱响上护金字招牌。打好“聚力聚智”牌,让产业发展更有支撑。一是聚合乡贤力量。密切联系在外乡贤,掌握返乡创业需求,主动牵头解决土地流转和交通配套等问题,减少乡贤返乡创业的后顾之忧。目前已成功引进大各香溪谷、护北田园综合体、苏坑鸡公髻嶂民宿、樟河百欣泰自行车厂、广东正联服饰有限公司等乡贤返乡投资项目,解决富余劳动力300多人,其中残疾人岗位30多个,实现了群众家门口就业。
二是汇聚帮扶才智。乘对口帮扶政策东风,用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力量,争取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持,帮助村集体理清发展思路,落实扶持发展项目。例如,帮扶工作队多点精准发力,利用金融政策累计为上护镇33家个体户提供金融贷款725万;协助上护镇争取上级帮扶政策资金加快交通、教育、卫生等设施建设,补齐民生短板;为龙飞米业、健生农业、百惠农业等企业提供设备、融资、销售等多方面支持,助力企业增资扩产。
打好“文明实践”牌,让乡风更加文明和谐。一是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交通大会战、美丽镇圩建设、南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努力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田园、美丽农房的“三美融合”。二是以多样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干部之星”“最美网格员”评选活动,举办乡村振兴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拔河比赛等各类主题活动,形成比学赶超促团结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广泛开展“文明户”“卫生户”“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等活动选树典型,近年来,共推选1位市级道德模范、1位县级道德模范、4位陆河好人。
三是以移风易俗为主导。从源头上做起,把移风易俗纳入村(居)规民约,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各村(社区)设置“红黑榜”并定期开展评议。同时,盘活闲置农房设置农家书屋、长者食堂,利用闲置地等资源建设百姓舞台,整合党建阵地完成14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积极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改善群众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助推文化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