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午,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福利院里,12岁的女生小东梅和几个小伙伴一起,从前来慰问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访问团的叔叔阿姨手中接过爱心包。同时,叔叔阿姨鼓励她们,要努力学习,将来自立自强。 9月18日至23日,在中央统战部的组织下,20余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团赴贵州,不仅考察了贵州省大数据展示中心、大学城双创园等众多创新中心,还花了两天时间在毕节市赫章县的贫困地区进行考察,探索扶贫方式的创新。据悉,这也是国内首次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考察团赴贵州扶贫。 帮扶体现“互联网+”特色 赫章县因为贫困被列入中央统战部等对口帮扶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 “核桃是我们的重点产业,但是销售没途径,东西卖不远,怎么办?”“赫章的可乐猪,在全贵州都有名,能不能帮我们更好地扩大销售?” “我们将帮助赫章即将成立的电子商务协会建立和上海相关专业协会的合作关系,实现每年两地企业的交流互访,安排参观和考察上海相关专业电商企业。”第一次参加扶贫的陆雷,在来之前,就已经做了很多功课,“我专门拜访了阿里巴巴、天天果园等电商在上海地区的负责人,就是为了把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更好地与电商平台对接”。 和陆雷一样,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等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重要成员。本次考察团的团员中,多人来自新经济、新媒体等领域,他们就此纷纷发挥特长。 21日下午,国务院参事汤敏和来自北京的孙毅、张建设等,走进农民当中,直接开展电子商务和乡村创业能力培训,生动阐释电子商务的切入点。 “以前都不知道电商这么好用。”下课后,家住赫章县双营村的农民许洁凯忙着去拷贝课件,“我们家周围随处可见的一种中草药,拿到网上最少可以卖到100元一公斤,可是当地市场只卖到10元一公斤。从前不知道怎么在网上开店,现在想去尝试一下。” 来自重庆的新媒体人陈卜文,打算帮助塑造当地农产品品牌和互联网营销推广;来自上海公益组织的徐历,尝试在国内一些发达城市,帮助赫章建立相应的规范化社区销售点;来自北京和上海的电商业者张建设、陈尚云,打算定期组织一些赫章农产品的团购业务;来自广东的资产评估师黄西勤建议,建立互联网交流互助和信息传递平台,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服务号或者设计应用小程序,及时推送扶贫成果信息,实现“户户有人帮、人人有责任”的精准扶贫与帮扶模式。 “互联网+”特色也体现在了教育扶贫中。“当地教育的短板主要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在大数据的时代,要转换思路,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教育,把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来。”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 新阶层参与扶贫大有可为 作为首个来贵州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考察团,这个团包含了国务院参事一人,全国政协委员3人。 “考察团中有专业领域的翘楚,有产业经济的大咖,有社会组织的精英,还有文艺领域的专家,很好地体现了新阶层人士各领域的代表性,是一次名副其实的群英会。”带队的中央统战部八局局长张明表示,希望通过实地考察、项目对接、咨询论证、电商培训等活动,为赫章县的脱贫帮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引导和带动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挥更大作用。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普遍思想活跃、观点多样的特点,也体现在扶贫考察中。 “大家的参与热情打动了我。”全国政协委员刘红宇说,令她印象深刻的是,通过团员的自我动员,帮助扶贫的讨论,从巴士上一直持续到会后的深夜。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的群体,不同于传统的企业家,他们更多地集中在新经济领域中,正好在互联网教育、电商等方面发挥特长来扶贫。虽然这个群体现在人没那么多,但发展势头好,当他们的特长与热情,与农村扶贫结合起来,就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汤敏说。 摘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9月23日 第 02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