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初,位于贵州省天柱县三塘村刘氏宗祠获得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与修复项目获得荣誉项目奖,在旅游项目,也是贵州省第一次在联合国获奖,在传统文化上,为刘氏宗祠文化增加了光彩,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
现在很多人对这座百年刘氏宗祠不了解,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刘氏宗祠坐落于贵州天柱县三门塘村,建于清乾隆初年,乾隆在位时间是1736-1795年,距今近300年的历史,现在是当地刘氏家族祭祖、议事和喜庆的活动主要场所,刘氏宗祠建在江边,依水屹立,宗祠结合中、西风格,宏伟美观,是现在保持比较完整的宗祠文化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宗祠建筑风格独特,从外表上看上去是不是有点西方味道?他是中西结合的建筑体,外面具有西方风格,内部是中国古代风格,这个就是特色之一,另外宗祠的山墙高高地耸起,墙脊又显得错落起伏,墙面上用泥塑和水彩墨做成各式各样的禽兽、人物、花草等图画,比如:古代人物、龙、麒麟、凤等等。这些图画非常逼真,有巧夺天工之手笔,惟妙惟肖,精美绝伦。 从正大门看上去,展翅飞翔的鹰正在翱翔天空,展示自己在天空的实力,两旁是两根高高地墙柱,上面有44个拉丁祖母,上面挂着彩塑时钟,时间定在九时十二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寓意着造气蓬勃,意气风发!!如下图所示: 我们在来看看刘氏宗祠正面的窗户,几乎都是西方风格,而在大门及院内、却都是保持着中国古代传统风格,所以说是东方与西方建筑的结合体,当时建设宗祠的人对中西文化甚为了解,才能建出如此祠堂,祠堂墙体高大8米,远望过去雄姿威武,霸气横生。 此宗祠距今近300年历史,也受到风雨的吹打,时间的洗礼,无论祠堂外部还是内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墙体也斜了,墙表灰塑风化、残缺严重,使得宗祠破旧不堪,不堪入目,像凋零的花朵,无精打采的树立在江边。但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所以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刘氏宗祠的保护和维修。 2014年5月当地政府从世界银行贷款 781 万元对刘宗祠进行了修缮,采用了现代科技技术对宗祠的整体、墙面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原始的效果,下图为刘氏宗祠面貌焕然一新,恢复了当初的精神面貌,百年宗祠又回来了。 本次修复由国内外专家组成,不论刮风还是下雨,还是烈日当头,他们都会亲力亲为,着实令人钦佩,下图是经过了长达半年多的修复后的刘氏宗祠,这座百年宗祠恢复面貌,风采依旧,重拾生机,给当地风景增加了不少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6 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