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商城上,公开叫卖刷粉、刷单业务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一边是热火朝天渐成产业链的刷单业务,一边是各大网络平台管理层严厉打击刷单现象的专项行动,刷单就这么在“夹缝”中求生存。各大网络平台时刻崩紧神经,严防死守,依然放走了个别“大单客户”,关于刷单的争议依然在持续进行中。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刷单让Uber情何以堪? 在一份阿里出具的数据报告中显示,Uber中国的刷单率竟然高达40%,Uber平台上有20万的司机都在刷单,不禁让人猜想,Uber到底让人“刷”走了多少钱? 自从Uber进驻中国以来,Uber便在“花式刷单”的路上越走越远,一方面是Uber为了快速开发中国市场而放出的巨额补贴,即当平台针对用户举行一些如“拼车2.99元”,“一周三程,下周免单”等超低价拉人气活动时,Uber会给予滴滴打车司机一定的补偿;一方面则是司机在巨额补贴面前迷失了专车的初衷,在爆料中,有司机仅靠刷单在“巅峰”时期可月入3-5万。这样的实际诱惑足以人们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Uber,怎么破解禁止刷单的许多漏洞。
Uber似乎证明了一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道家真言,在Uber一次次升级管理措施后,刷单“司机”们也一次次的“升级”了刷单的技术。从一开始的两台手机就可以完成刷单,“护士”、“病人”,“司机”,“乘客”都是自己分工明确,到如今一台手机就可以完成,一个人可以“分饰多角色”。即便Uber目前已经采用了多种工具检测刷单行为,且组建了专门团队去监控并改进系统,但仍难以从根源上杜绝刷单行为的再次发生。 Uber CTO Thuan Pham也曾坦言:“单独靠技术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法律团队、人员团队和其他团队,都会共同地去解决这些本地化的问题。” “屡禁不止”的刷单到底让中国互联网蒙了什么“羞”和损失? Uber刷单成为各大报道中的“个例”,并不是因刷单行为本身,而是因为Uber刷单涉及金额与所占订单比例之高让业界咂舌。而事实上,刷单行为早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一个通病,一块“毒瘤”,影响着整个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特别是针对佣金返现类的APP,更是深受其害,最近胖胖生活APP也同样受到了刷单的严重困扰。包括Uber、胖胖生活、滴滴在内的大批互联网平台深切地感受到了刷单行为对平台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和影响。 1.佣金返现被“冒领”,平台遭受经济损失。 2.竞争之下,必有“勇夫”,在引发平台商家恶性竞争的同时,也增加了公司核查乃至运营流程等非必要成本。 3.严重时会致公司结款日期紊乱,影响收支情况以及其他用户的正常结款。 是“见招拆招”,还是“棋高一招”? 可以说,面对这么多的危害,大批的互联网企业对刷单行为都欲除之而后快,事实上,他们也都正在摸索的路上,通过技术、运营策略等方面的改进欲将刷单灰色产业链从根源上分崩瓦解。 Uber基于各种技术、大数据、机器跟踪、通过各种公式运算等方式,很多刷单司机被成功“锁定”,强制结束了“刷单事业”。
胖胖生活: 胖胖生活是最近受刷单影响较大的APP之一,今年已经暴露了刷单的危害性,并接连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用线下排查与线上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胖胖生活对刷单商家的严厉处理方案,对刷单行为的打击力度相信会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滴滴打车: 以诈骗罪论处。是对滴滴刷单司机一个最大的警告,也是借助社会司法力量打击刷单的案例。 淘宝、京东等电商: 京东打造“天网”系统,严控刷单行为,淘宝也一直打击店家刷单刷信誉的行为。 那么,屡屡升级的打击力度能否让互联网企业“棋高一招”,最终战胜刷单行为,或是,刷单客们依然“见招拆招”,继续为祸“江湖”,一切都还很难说。因为Uber到现在还很难界定一个司机到底有没有刷单,互联网企业在打击刷单的路上依然任重而道远。 如果没有返利,如果没有促销活动,如果没有补贴,那么互联网平台也是一潭死水。 而介于刷单行为本身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如果互联网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出台相关法令或者管理条例,技术手段结合政府力量,这场互联网平台与刷单客的追捕大戏,或许能提前上演美好与发展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