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伊雅 于 2014-10-22 22:06 编辑
九厅十八井探秘 文/罗素丽 图摄/彭大星 在梅花正值飘香的一个午后,阳光慵懒,朗朗的天,淡淡的云。独自一人却走在没有梅花相伴的寂寞村道上,决意再去一趟河田镇桐树下村许山峰下面的九厅十八井。一个女子,不坐车,没邀同伴,孤身前行,总有一份心事,总有一些细节的牵绊,一些思念的冲动,也总有一份热切的期盼,竟忘了周边惊讶不解的目光。
上次与朋友匆匆来此,是从老屋西边后门进入。这次我执意绕了半圈,从东边残破不堪的正门楼走进。黑褐斑驳的门楼孤单耸立。门楼是炮台式门楼,黑洞洞的枪眼无神地望着过往的人,似乎想告诉人们什么。门前三级长条石石阶,门柱、门框也是长条石。该是很大很大的石头才能打造出这么长的条石来吧,当初仅靠人力又是怎样从山上运下来的呢?小草倔强从石缝间钻出来,为萧落的门楼增添了几份冬日的生机。跨进高高的石门槛,门楼两边是窄小剥落墙灰的瞭望小间,小间的门呈弓形,里面的墙壁坑坑洼洼,是风雨侵蚀的痕迹,不剩片瓦。仰起头,光秃秃的门楼像是嵌进了蓝蓝的天空中,显得更有古典的韵味。伤痕累累的门楼壁上和坍塌了一大截的围墙上,清晰可见许多当年用来防御的枪眼。这座大房子当初是何等森严壁垒呢?
一位大婶正站在九厅十八井门前的宽阔大禾坪上,见我进来,笑眯眯问我从哪来。我向她说明来意,她竟然主动向我讲述这座老房子的故事。原来这位大婶正是这座老屋子其中一个院子的女主人。她很健谈,也很热心。她带着我探访了这座老房子的角角落落,除了上了锁的房子。我很庆幸,原本以为孤寂的脚步意外增添了悦耳的伴音。
九厅十八井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是一座府第式古建筑组群。坐北向南一字摆开,很有气势。创建者是该村彭氏十四世祖彭腾辉。后经历代扩建、修整,为其彭氏族人聚集地。关于大屋的始建资金,还有个有趣的传说:彭氏先辈得了一笔意外之财,他就用这笔意外之财建起了这座“九厅十八井”的房子。整座大屋分为正屋、左右横屋共九栋,即九个厅堂,十八个天井,116间,占地面积为535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为4365平方米。墙体为三合土夯筑,我用手轻轻地触及斑驳点点裸露的墙身,顿感其坚硬,点点碎砾石如尖尖小刺。
九厅十八井正屋为祖祠。大门上挂着“德洋楼”匾额。我轻轻叩响大门上的铁门环,沉浊的声音像老人的叹气。门上画着栩栩如生、威武不减当年的秦琼和尉迟恭。
我推开虚掩沉重的大门,一台被刷漆一新的风车静默于门后,褚红的新衣仍掩盖不住残留着的稻谷气息。一道由十多条长条石铺成的路,从天井的正中横过。上厅堂与天井之间被红漆铁栅栏所隔离,红漆铁栅门紧锁,从铁栅栏缝隙看进去,里面的一切尽览无遗。彭氏家族的先人牌位挤满了上厅堂,他们相聚在一起一定不会寂寞吧。走廊的木雕精致,图腾栩栩如生,墙壁上画有富有教育意义故事的图画,无声地向人们展示着客家先人们那精美绝伦的艺术和聪明才智。转身,低头,才发觉其中铺在地上的一条石面上,凿有一小碗口大小的凹槽。问大婶这是何故?大婶一边说明一边演示。原来是为了防御固门之用,也就是说关上大门后,为防外人入侵,再用一根粗重的大木棒,一端抵住门栓,另一端刚好正对那个石凹槽,任凭外面的人使多大的力气,紧闭的大门魏然不动,牢不可破。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蕴涵着先人的智慧是无穷尽的。
左右几栋横屋容颜一样苍老,但风景却不尽相同,十八个天井内容也不尽一样。
最东栋横屋的天井内,原有一口水井,因人去屋空,为安全起见,水井已被填平。旁有一间,房顶已塌。阳光雨水可以直泻下来。一堵黑褐的墙上爬满了一种叫墙攀藤的植物。墙攀藤沿着黑乎乎的墙壁努力地向上攀爬,追求光明,蓬蓬勃勃在呈“人”字屋脊上享受阳光雨露的润滋。墙根下还生长着一种不知名的小树,大概是飞鸟的粪便带来的种子落地生根吧。
东边其余两栋横屋大门紧锁,从条石的“窗”缝隙间望进去,天井杂草丛生,里面传来狗叫声,是房子的主人在里面养了几条狗。锈迹斑斑的铁锁无声控诉着,无人能懂!我只能从门缝中窥视里面一树茂盛的波萝蜜和一株不知名的树。两棵树紧挨着,像相依相恋的情人在这安静的一方幽会,完全不用担心有人来打扰。
西边的四栋横屋大门没有一点虚掩之意,洞开着。或堆放着杂物,或堆放着柴草,或堆放着陈旧的大梁木。这里原是私塾学堂,取名为“碧吾轩”。客家自古崇尚教育,“虽贫也令其子弟读书”蔚为传统,发扬至今。目光越过一棵木瓜树,一堆残砖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草,荒芜在蔓延,生命又无处不在,一种残缺的美在张扬。其中一栋横屋经不起岁月风雨的摧残,一些房间已坍塌了一大半。在坍塌的屋地上,长满了萋萋野草,一棵碗大的山石榴刚刚被主人砍倒,枯萎中还泛着丝丝绿意在不甘心地呻吟着,但又能有什么办法复活呢?
最西边横屋里奉敬着大帝、观音的神台,两旁的墙上挂满了酬谢神明的红色锦旗。天井中一棵约两米多高的龙船花开得正艳,几株一米多高的富贵竹与之相互辉趣,脉脉散发着平安富贵的福气。天井双眸清澈,守望着一方深邃湛蓝的天空,一种难以言喻的文化意象蕴藉其中。
稍稍细心留意整座老屋子,你会惊奇发现所有的门框都是条石,所有的墙柱都是条石,就连小小的狗洞也是用石头凿成的,一些门旁的“窗”也用长石条间隔,既通风又可起防御作用。再细看石门框有间隔相等的柱眼,一边柱眼深些,一边浅些,深些的那边内壁还凿有与柱眼垂直的凹槽。大婶又一边说明一边演示给我看,大婶演示生动,我立马明白:粗实的大木棒横于柱眼,再用坚实的大小合适的短木栓从内壁的凹槽处插入,牢牢抵住横木的这端,这样一来几根粗实的横木条便可当万夫守门了。没有屋内主人的允许,移开短木栓,你休想自个儿进来,除非你砍断粗实的大木棒。一重重的门一个个关口,精心设计,戒备森严。这样防御的建筑,只有当时大富大贵人家才具备这样的人力物力吧。“解放前河田彭罗两姓有矛盾,有争斗,这是为了防罗姓人来攻。他们还立下规矩,彭罗两姓不准婚配。”大婶还没说完,我哈哈大笑起来:“我母姓彭,我父姓罗啊。”大婶也笑了,说:“解放后就没这规矩啦。”
站在大禾坪中间,面向半月形的大池塘,午后的阳光透过池边的树影,长长投射到黛绿色的池水里,也投射到我的身上,让我有一种恍惚的感觉。池塘既可蓄水养鱼,又为消防、清洗农具、灌溉菜园以及调节气温之所需,从风水学上讲,大概是客家人寓水为财吧。禾坪边上两副旗杆夹向人们昭示着曾经的荣耀,同时也激励着后辈。 站在东门回望,老屋后山的“风水林”郁郁葱葱,没有冬天的痕迹。因为“风水林”中的树种,大部分是常绿阔叶树:楠木、红椎、樟树、桉树等,这些树木的生命力极强,可活上百年千年,客家人把“风水林”当成全村或家族兴衰的标志,寄予“风水林”朴素美好的愿望。
大婶招手示意我坐在东门楼高高的石门槛上,举目向东远眺,远在东坑镇的尖山寺和人字嶂并列映入眼帘。大婶娓娓道来:据上辈人讲,大门选正对宽阔之地,又能正对远峰,则意味着家族人财两旺。门楼上有两只“虎眼”,相传以前老虎经常出没对面的河东营盘村,常叼走村里的猪牛。但因桐树下村的这座老屋门楼有一对“老虎的眼睛”,故老虎不敢近前。老屋子的人夜晚常只听见虎声不见虎影,村里一切安好。
午后的阳光罩住了九厅十八井这座老屋子,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就这样静立了近两百年。岁月的风雨侵蚀的是她的容颜,摧不垮的是她的风骨。燕尾飞翘,诉说不尽昔日的辉煌。阅尽时光飞逝,世事流转。前庭后院九厅相连,如九个胸宽志大的怀抱。一杯清茶,一壶浊酒。十八只深邃的眼,清澈凌厉,如剑如炬,静观云舒云卷,潮起潮落,多少恩怨一泯笑谈中。(已发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