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陆河,五云、上下沙、下乡肚,河田门,河婆,一带的客家人长年累月爱吃“擂茶”,成了当地最普遍而又最隆重的待客礼节。客家人热情,每当亲朋光临作客,主人往往用“擂茶”款待,以示亲切、热情和敬意。
客家在南迁途程中,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餐风饮露,历尽千辛万苦,到了客居地又需要白手起家,逐渐养成一种坚韧耐劳、向外发展、敢于冒险的品格。正是这种品格,给了客家人不知疲倦地寻找新天地的原动力。擂茶的品格与客家精神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么?擂茶,取之于山野,烹之于征途,映日月星辰,染风霜雨雪;品之,呈优雅闲适之情,增粗犷豪迈之概。它是客家的瑰宝,是跋涉者的“源泉”……每一种饮食文化,无不是生活哲学的一种诗化,一种启迪。
用搅拌机磨的茶不如人工擂的那么地道、好吃。河婆吃擂茶确实没有五云、上沙、罗溪、河田、东坑水唇那么普遍;河婆东去龙潭一过食擂茶就稀少了,到了分水、南山、灰寨就更少了;南去坪上一带擂茶一般只是人客来时,擂钵茶招待招待;上述地区就不同了,像五云有些乡村一日最少要擂二次茶;简直离开了擂茶就活不了一样。
选购擂茶钵有学问,据说是韩屋楼、军墩人做的,花纹较凸现,耐磨。其它地方出产的,牙纹不久就磨损了,同时陶土质体不够坚硬,烧窑的功夫不如河婆。(擂茶钵:我曾问过好多经销者,河婆.五云.上沙.东坑水唇和河田都喜欢进梅林(普宁山区)出产的,销路好)。
擂茶棍:擂茶棍多采用软樟油茶山苍山布惊几种树料,如有可当药用的“冬瓜瓤”树则更佳,约3尺长。
菜色:树仔菜,菜脯、菜心、蒜、荞头、赤豆、韭菜、豆叶、菜豆或富贵豆、虾米。擂茶用料现在生活水淮普遍提高,所以下料一般也比以前讲究了;但各地有所不同,如正月用来配送糖料的叫净茶;河婆、五云人一般都不加油麻,上沙、水唇、罗溪、河田人却以油麻为主;再说吃脯米茶,河婆和五云人一定要炒很多青菜、豆类;河田、罗溪不炒青菜,但普遍都加上炒黄豆。正宗家乡擂茶不加味精;胡椒下擂茶味道很好,一般冬春时才用。
相传,明时大文豪祝枝山,云游至揭阳霖都,刚吃完早饭,见每家每户都准备擂茶,便即兴作了一首¨擂茶¨的打油诗:
晨时食朝午时茶,茶钵擂得响叽咔,若知人情深与浅,看佢多少下油麻。
|
|